——写在净因桥建设工程竣工通车之际 发布时间:2025-09-24 10:21:46 来源:本站 阅读:351
太原市政集团承建的净因桥为汾河太原段首座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中,集团公司实现三个“首次突破”——首次实现承台深基坑开挖、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腹拱主体结构施工,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拿出亮眼“成绩单”,展现铁军“硬实力”。
强基固本:攻克深基坑开挖难题
项目建设初期,面对承台基坑开挖深度大、抗渗性要求高、施工经验不足、超危大分部分项工程等一众问题,项目团队成员纷纷倍感压力,如何解决深基坑开挖,保障工程建设进展成为首道“难关”。
针对承台基坑开挖平均深度超过5米,最深达18米,且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开挖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加班加点研究施工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制定《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控重点环节质量,进一步提高基坑开挖效率,降低基坑施工成本。施工人员结合施工场地实际,按分区科学设计基坑支护方式:00#、05#承台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开挖+钢板桩”,其余三边为“放坡+灌注桩+锚索”;01#-04#承台基坑支护统一利用“放坡+钢板桩+钢管支撑”,同步以坑内明排法进行降水,有效控制基坑变形、规避坍塌风险。项目部坚持“精准、精细、精致”施工理念,紧盯基坑开挖关键点,筑牢工程品质基础。
构筑壁垒:确保大体积浇筑达标
净因桥包括6座大尺寸承台,每座承台近1500方混凝土浇筑,呈现混凝土用量大、结构体积大、水化热影响显著等特点。严格把控浇筑流程与质量,加强过程温度控制是该阶段项目团队思考的头号“课题”。
项目部组建专项指挥工作组,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重点防止出现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内外温差较大,导致结构产生裂缝的情况。前期重点优化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从原材优选入手,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影响;中期采用分层分段浇注方式,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严格把关钢筋及模板拉杆连接、冷却水管位置等细节质量,确保浇筑质量达标;同时在混凝土内部及表面布置测温点,及时观察记录温度变化,为浇筑施工提供坚实保障;后期进行毛毯覆盖洒水养生、内设循环冷却管路,严格控制水的流量流速,流量范围
为2.5~5升/分钟等措施,尽量减少内外温差,确保降温速度小于1~2℃/天,达到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目的。项目部多维度把控混凝土浇筑,全面落实“迎泽标准”,加强施工组织,严把细节质量,全力保障施工规范、高效推进。
一桥飞架:实现五跨主拱合龙
该桥采用单跨72米连续5跨设计,主腹拱作为桥梁的核心承重结构,是此次桥梁施工的核心节点,项目团队顺利克服弧形施工、模板一次成型、大体量浇筑、五跨精准落架等挑战,以“毫米级”精度贯穿施工全过程,为桥梁成型打造坚实“筋骨”。
针对桥梁主拱荷载大、支模架搭设跨度宽的特点,项目部制定《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采用组装快捷、使用方便、安全性达标的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搭设,主拱弧线依靠提前压制成弧形的钢管控制,采取毫米级测量放样,确保达到精品标准。主拱圈施工重点把控内模和封顶模板施工,内模为定型木模板现场拼装,等比间距设置内撑固定模板,铁皮包封防止漏浆,保证内模结构稳定;拱脚位置设置封顶模板,上方开孔便于浇筑与振捣,防止浇筑过程随意流动。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分段、对称浇筑”工艺,按照从拱脚到拱顶顺序纵向、横向对称、均衡连续浇筑,做到及时振捣,保证浇筑质量。为了保证落架时拱座受力均衡,针对主拱模板支撑体系编制了《主拱支架落架专项方案》,遵循“对称、均衡、分级、同步”原则,按“先边跨后中跨、先拱顶后拱脚”顺序分阶段逐层向下拆卸,全过程跟踪桥梁挠度变化、支架位移情况,实现主拱结构精准落架。
连通汾河两岸、架起美好生活的净因桥是集团公司首次承建的跨河现浇混凝土拱桥,市政铁军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严格落实“迎泽标准”,形成完善拱桥施工经验,以精细化施工和智慧化管理打造优质民心工程,向广大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